“现在办继承公证再也不用到处跑股票配资公司一起配资网,家门口10分钟就能搞定!”近日,番禺区钟村街居民陈伯在钟村公证服务窗口办完业务后感慨道。今年6月,钟村街位于雄峰城和祈福新邨的两个公证服务窗口先后投入运营,为辖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公证服务。
祈福政务服务中心公证窗口
这个看似普通的服务窗口,背后却是钟村司法所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缩影——该所通过“公证下沉+调解创新+普法浸润”的司法惠民组合拳,让法治服务从“最后一公里”缩短至“家门口零距离”。
公证服务:从“跑远路”到“家门口”
两位英国籍居民通过外国人服务窗口引导,顺利办妥无犯罪记录公证赴泰工作;无法离穗的陈小姐在“家门口”办理公证书异地委托出售武汉房产;年事已高的吴伯在公证服务窗口通过专业遗嘱咨询安心完成了家庭财产规划……类似的公证服务便捷体验,正成为钟村街的新常态。
雄峰城公证服务窗口
钟村公证服务窗口的设立,是钟村街司法所近年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的一个缩影。窗口由专业公证团队驻点,提供全流程闭环服务,并针对紧急需求开通“应急绿色通道”。两个公证窗口针对性地推出涉外公证、远程视频公证、遗嘱咨询等特色服务。
“第二天就拿到公证书,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祈福社区居民李女士因子女签证急需办理出生公证和海牙认证,驻点公证员开启“绿色通道”加急出证,还主动提供认证代送服务。这些案例充分展现了公证服务下沉基层的实效,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暖。
多元调解:从“矛盾上交”到“就地化解”
“没想到调解员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问题,再也不用为赔偿的事发愁了!”近日,钟村街某工地的工人李某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后,终于露出了笑容。此前,他在施工中被意外倒塌的墙体砸伤腿骨,因赔偿责任认定分歧,各方争执不下。钟村街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所律师介入后,依据《民法典》厘清责任,通过情、理、法多角度协调,最终促成工地方、承包方、涉事工人和伤者四方达成赔偿协议,圆满化解了这起纠纷。
祈福缤纷汇调解室
调解居民矛盾
这样的高效调解并非个例。村民王某被施工队砍树砸伤,因赔偿问题与施工方僵持数月。调解委员主动上门,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耐心沟通,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2025年上半年,钟村街共化解各类纠纷191宗,调处成功率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在常住人口达15万的祈福新邨,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频发。全国模范调解员廖伟龙律师带领的“伟龙调解工作室”成为基层治理的一张“金名片”,成功调解了装修工伤、跨境婚姻等多起棘手纠纷。其中,一宗涉外劳务纠纷案因调解方案公平专业,还被选为全省经典案例。
钟村街通过定期派驻资深律师和公证员驻点服务,将法律资源下沉到社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5年1月至今,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已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09人次,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接待咨询、来访132人次,真正让调解服务“零距离”惠及百姓。
法治宣传:从“单向普法”到“浸润式学法”
“这种普法方式真接地气,一看就懂!”在钟村法治公园,居民张阿姨指着《民法典》案例展板连连称赞。展板上,生动的漫画和真实的案例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生活场景,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学习。而在缤纷汇社区的外籍人士专场讲座上,律师用中英文双语讲解涉外监护法律知识,现场互动热烈,参与者直呼“受益匪浅”。类似的“浸润式”体验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
社区普法活动
钟村街司法所创新普法形式,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定制内容:为企业开设合同法专题讲座,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为老年人举办防诈课堂,用真实案例揭露诈骗手法;向外籍居民普及签证法规,助力他们融入本地生活。此外,驻村法律顾问还利用微信群推送“以案释法”短视频,将法律知识融入日常,让普法突破时空限制。2025年上半年,钟村街共开展普法活动65场,覆盖14个村居,法治宣传辐射28万人次,形成了“处处有法、时时学法”的浓厚氛围。
从公证窗口的高效服务,到调解网络的全域覆盖,再到法治文化的深入人心,钟村街司法所的探索,生动诠释了“百千万工程”中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深层意义。正如钟村司法所负责人所言:“让群众少跑腿、让矛盾早化解、让法治成习惯,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在这片法治沃土上,司法的温度正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文:番禺融媒记者 麦裕玲 图:钟村宣提供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